|
南京市委书记见证!刚刚,这个省市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中国为降低碳排放作出承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何实现这一系列目标,创新技术下的碳排放替代工具,成为重要载体。 目前,可作为动力能源的包括太阳能、氢燃料、风能等,能源紧张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而在新能源载体中,最受关注、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锂离子电池。 在各种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和技术最为成熟。同时,锂离子电池也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而在南京,这一产业正在快速崛起,或将成为未来“碳中和”行动中重要一环。5月18日,省市重点项目LG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欧洲项目竣工仪式在南京市江宁滨江开发区举行,现场6家LG新能源产业链重点项目同时签约落户。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江苏省商务厅厅长赵建军,南京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蒋跃建,南京市政府副市长沈剑荣,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金胜镐参加。 绿色新能源,引领新未来,一个以韩国LG新能源项目为龙头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南京拔地而起! 一个龙头,拉动全产业链“跑起来” 产业链要“起跑”,龙头带动是关键。 此次竣工投产的LG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欧洲项目工厂总投资13亿美元,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主要面向欧洲市场供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LG新能源(南京)在滨江开发区建成的第二个工厂。 LG新能源锂电池二工厂全面量产后产能可达到24GWH/年,项目全面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达到200至250亿元。 LG新能源锂电池二工厂 小贴士 LG新能源(南京)是LG新能源投资锂电事业在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投资最多的制造基地,凭借世界尖端的技术力量和革新性的产品开发,在移动设备电池、汽车电池、ESS电池领域,具备世界领先水平。 该项目2018年7月签约落户滨江开发区,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小型电池,总投资33亿美元,一工厂已于2019年11月实现量产。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动力电池销量的增加,今年一季度,LG新能源销售额与营业利润双双突破季度新高,销售额实现38.2亿美元,营业利润实现3.1亿美元。 围绕龙头配套,精准招商补链 竣工仪式现场,围绕LG新能源项目,艾斯梯电子(南京)有限公司等6家相关配套企业也同期签约落户。 1、艾斯梯电子(南京)有限公司 2015年4月成立,主要业务:电池周转托盘及电池专用包装物的生产及清洗组装等。 2、南京双星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成立,主要业务:新能源电池行业相关模具、注塑产品、冲压产品及产品组装等。 3、南京川流精密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8月成立,主要业务:电子制造、新能源行业(包装材料)等。 4、南京海世达包装有限公司 2012年4月成立,主要业务:新能源电池行业相关注塑产品、木制品、吸塑产品及产品组装等。 5、南京新宝5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2009年6月成立,主要业务: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的配套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及改造等。 6、南京海博机械有限公司 2004年成立,主要业务:配套非标自动化设备、工装、夹具和冶具生产等。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滨江开发区以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为目标,聚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产业链招商专班,落实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分工,仅今年一季度期间,园区共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4个,占年计划48%,以“强链、补链、建链”三手抓全力提速“双过半”,推动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新能源及汽车产业方面,园区抢抓江宁区争创国际级绿色智能汽车产业新城的重大机遇,以LG新能源为核心,围绕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关键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配套体系。LG新能源作为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对园区新能源及汽车产业发展有着强大的带动作用。 江宁滨江开发区 “绿电”来了,提速转型升级“接力跑” 竣工仪式现场,LG新能源、滨江开发区管委会与华能国际电力共同签订的三方再生能源供应合作协议,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旨在为LG新能源提供“绿电”。 “绿电”是什么? 它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用“绿电”? “绿电”指的是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因相较于其他方式(如火力发电)所生产之电力,对于环境冲击影响较低。绿电的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生质能、地热等。 LG新能源的主要客户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知名企业,根据客户要求,LG新能源在生产电池时需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为此,华能国际电力和滨江开发区携手打造华能滨江综合能源项目,将通过组建微电网为包括LG新能源在内的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绿电”。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将分两期建设。 作为南京市江宁区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绿色桥头堡”,今年以来,滨江开发区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旨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5月12日,由滨江开发区管委会、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共建的南京智合沪瑞生态环境研究院在园区揭牌成立。 该研究院聚集了一批生态环境领域技术专家、环保行业创新人物、一线创新人才,将聚焦碳达峰与碳中和,围绕环保生态行业,引育一批环保IP创业型人才,孵化和培育一批创客型高新技术企业,为创新“绿色发展”技术奠定基础。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 南京还将如何强链? 新能源汽车是南京重点打造的地标性产业,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命脉。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2020年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850亿元,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60多家,呈现快速集聚发展态势。 目前,南京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配套企业主要在江宁、溧水、江北新区和南京经开区四大制造基地集聚,并以四大基地为中心,向周围地区辐射延伸。 江宁区 集聚了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等一批整车企业,企业规模大,产品种类全,技术装备较为先进; 溧水区 以南京长安、南京金龙等整车企业为龙头,侧重发展小排量微型汽车及新能源纯电动客车; 江北新区 以南汽江北新区工厂为核心,加快节能环保和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步伐; 南京经开区 以乐金化学等动力电池企业为依托,不断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同时,南京市汽车物流与相关服务行业主要在外秦淮河流域经绕城公路到江北一带聚集,形成了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一带四基地”汽车产业布局体系。 小贴士 2019年1月,南京市政府公布了《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南京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三,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3000亿元以上;拥有2家具有世界品牌效应的整车企业和10家以上全球知名核心零部件企业。 按照《计划》,南京市将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先导城市,加大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力度,扩大新能源汽车示范使用覆盖面,在公务、公交、出租、电力、环卫、邮政、城市物流等领域,示范使用地产和配套地产动力电池、动力总成、电动空调等关键零部件的新能源汽车。 发展至今,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一条“各环节有龙头企业、关键点有核心技术”的优质产业链。 南京市还将加强新能源汽车公用停车位、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新能源汽车在路边停车泊位停车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的,免收停放服务费。到2025年,累计建设充电桩约4-5万个。 |